近年來以預防地球暖化等環境保護為目的,減少消費石化燃料和活用太陽能發電越來越盛行。使用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優點,包含只要曬得到陽光,就可以取得乾淨且無限量的能源。而且發電效率不受設備規模左右,只要能取得陽光,幾乎任何安裝場所都能取得能源,因此需求也越來越高。
在此介紹由太陽能電池動作原理、結構等基礎知識,到高精細觀察與高精度量測、分析和定量評估、以高效率實現上述項目的應用案例。

太陽能電池評估之觀察與分析

太陽能電池動作原理、結構、轉換效率

現在市場流通中的太陽能電池主流為「矽太陽能電池」和「化合物半導體太陽能電池」。目前主流使用中的太陽能電池為矽太陽能電池,約佔了半數以上。但在製造成本方面具有優勢的化合物半導體太陽能電池,市占率也越來越高。在此說明太陽能電池基本動作原理和結構、矽/化合物半導體太陽能電池各自的代表性材質和轉換效率。

太陽能電池動作原理

廣受主流採用的矽太陽能電池,內部結構就是重疊不同電性的2種(P型、N型)半導體。
陽光照射到太陽能面板,會發生電子(−)和電洞(+)。電洞會被吸到P型半導體側,電子則被吸到N型半導體側。舉例來說,將正面和背面的電極連接燈泡等負載後,就會產生如下圖所示電流。

A:抗反射膜 B:N型矽 C:P型矽 D:電極 E:電流
  • A:抗反射膜
  • B:N型矽
  • C:P型矽
  • D:電極
  • E:電流

太陽能電池結構

用下圖顯示太陽能電池結構和各部位名稱,說明部位與形態的名稱。

A:電池 B:模組 C:陣列
  • A:電池
  • B:模組
  • C:陣列
電池
太陽能電池的最小單位。
電池串列、電池陣列
一片電池的輸出電壓低,為得到必要電壓,串聯數片電池,稱為電池串列。
為得到必要輸出,串聯或並聯數片電池串列,稱為電池陣列。
模組
為能在戶外使用,將電池陣列封裝後成為模組,也稱為太陽能面板。用樹脂或強化玻璃保護內部的電池等,為了確保強度而裝入外框的狀態。
陣列
連接排列數片模組成為陣列。

關於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和材質

「轉換效率」對太陽能電池的性能規格相當重要。轉換效率是指入射的太陽光能中,被轉換成電能的比例數值。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指標,以「模組轉換效率」和「電池轉換效率」二者最具代表性。以下將分別說明。

模組轉換效率

做為顯示太陽能電池模組(太陽能面板)發電能力的指標,一般使用模組轉換效率。模組轉換效率是指每1 ㎡的太陽能電池模組,可將約1 kW的光能轉換成幾%電能的數值,可用以下算式求出。

模組轉換效率(%) = 模組的最大輸出(W)×100 ÷ 模組的面積(㎡)×1000(W/㎡)
電池轉換效率

構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的最小單位構成零件為電池。電池轉換效率是顯示每1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的指標。電池轉換效率可用以下算式求出。

電池轉換效率(%) = 輸出電能 ÷ 入射光能 ×100

隨著不斷研發,模組和電池的轉換效率年年提升。但現代的技術因為太陽能面板的光反射和電池本身的電阻等,不可能100%吸收入射光能,並將其全部轉換成電能。

太陽能電池的材質和特徵
在多樣化用途與多功能化、成本考量下,太陽能電池使用各式各樣的材質,而轉換效率也不同。因此各公司為了提高轉換效率和降低成本,正致力於研發素材與製造方法。
以下從矽、化合物半導體的分類,說明各自的代表性材料和特徵。
【矽】
單晶
使用單晶矽成本很高,但同時卻有高轉換效率和可靠性。
多晶
多晶矽比單晶矽成本低,因此最為普及。
非晶矽
阻止矽的結晶化,因此成本比多晶矽更低,但轉換效率也因此變低。
多接合型
積層非晶矽與薄膜多晶矽等不同的太陽能電池,成為堆疊結構,具高轉換效率。
【化合物半導體】
CIS
以銅、銦、硒為原料,低成本又具有較高的轉換效率。
CIGS
CIS太陽能電池加入鎵,由4元素組成。比起CIS太陽能電池,轉換效率略高。
CdTe
以鎘和碲為原料,在歐美普及。
GaAs
以鎵和砷為原料,具優異的轉換效率,但價格高昂。用途包含人造衛星等。

太陽能電池的觀察、量測、分析、評估課題

太陽能電池產業因為環境保護必要性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,各公司都競相努力研發,以求實現更高的轉換效率和降低成本,開闢新市場。而要供應穩定的太陽能發電、蓄電產品,以及在售後服務保持信賴,就必須有高水準的品質保證與品質管理。

另一方面,太陽能電池的結構上,為了增加表面積而導致表面形成凹凸。而且各部位會混入不同顏色與光澤的材質,因此要正確觀察、量測、分析不良品或試作品的細微電極等,是會花費大量時間的高難度作業。
用以往的顯微鏡進行的觀察與量測、分析等作業,要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,而且也必須有高熟練度。再加上用尺規進行目測,量測值會因作業者而產生人為誤差的課題。
此外,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(SEM)進行截面觀察,要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進行事前準備,而且不能進行彩色觀察,難以鑑定不良部位的材質與異物。

實現太陽能電池的觀察、量測、分析效率化和定量評估的數位顯微鏡最新案例

近年來隨著數位顯微鏡的技術進步,已經可以解決以往顯微鏡的各項課題,讓觀察、量測、分析等作業大幅提升效率。使用最新的數位顯微鏡,透過自動輔助功能,可輕鬆實現逼近SEM的高精細影像觀察太陽能電池細部,及高精度2D、3D尺寸量測、粒子計數。
實現簡單、高功能的KEYENCE超高精細4K數位顯微鏡「VHX系列」,透過最新的高解析度HR鏡頭、4K CMOS、照明、影像處理技術帶來的清晰影像,與正確的尺寸量測,對於太陽能電池的觀察、量測、分析到編製報告為止的作業,只要1台即可實現壓倒性的效率化。
在此介紹使用「VHX系列」的太陽能電池觀察、量測、分析案例。

電極的3D形狀量測

要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,一方面要極力縮小電極寬度,也必須抑制高度。若使用黃金等高價材料為電極時,縮小體積有助於降低成本。

以往顯微鏡很難正確量測微小電極的形狀,更不可能瞬間量測3D形狀。

使用4K數位顯微鏡「VHX系列」,可由高精細的放大影像直接量測微米級的3D形狀。色圖可將高度資料可視化,同時還可量測多個指定部位的輪廓,因此可輕鬆比較各部位的細微形狀。

4K數位顯微鏡「VHX系列」的電極之3D形狀量測
電極的3D形狀量測、輪廓量測:同軸落射照明(1000×)
電極的3D形狀量測、輪廓量測:同軸落射照明(1000×)

不良部位的截面試料觀察

以往的顯微鏡用高倍率放大研磨樹脂鑲埋觀察面的截面樣本時,試料表面只要殘留些微凹凸,就無法對整體對焦並清晰的觀察。此外如果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(SEM),則必須花時間和人力進行事前準備,抽真空讓試料室成為真空或低真空狀態等,還無法用彩色影像觀察,難以鑑定截面內混入的材質變化與異物。

4K數位顯微鏡「VHX系列」透過4K CMOS與新開發的光學系統,實現大景深。不受試料表面的凹凸影響,可用對視野整體全幅對焦的清晰4K彩色影像觀察。
不用更換鏡頭即可在20-6000倍之間自動切換,實現「無縫縮放」,切換倍率也只需滑鼠或控制器即可快速操作,輕鬆快速完成截面樣本的高精細觀察。

4K數位顯微鏡「VHX系列」的不良部位之截面試料觀察
截面樣本的不良觀察:同軸落射照明(1000×)
截面樣本的不良觀察:同軸落射照明(1000×)

太陽能電池模組(面板)觀察

太陽能電池模組(面板)內含不同顏色和光澤的材質,且細微凹凸或損傷的對比度低,以往的顯微鏡難以觀察。
4K數位顯微鏡「VHX系列」配備可取得多張不同快門速度的影像,並取得高灰階影像的「HDR(High Dynamic Range)功能」,可用強調紋理的高對比度影像進行觀察。樣本方向不變,即可從各個角度觀察的「全角度觀察系統」,也可透過景深合成功能,從遠到近對整體對焦影像進行觀察。

4K數位顯微鏡「VHX系列」的太陽能電池模組(面板)觀察
HDR影像、同軸落射照明(50×)
HDR影像、同軸落射照明(50×)
傾斜觀察(景深合成)、環狀照明(100×)
傾斜觀察(景深合成)、環狀照明(100×)

晶圓表面的粒子計數

4K數位顯微鏡「VHX系列」透過全方向照明的多張影像中,選擇最適合觀察影像的「多重照明」功能輔助,簡化以往尋找照明條件的時間。對其他樣本也能輕鬆的完全重現過去的設定。
透過簡單操作即可進行指定範圍內的自動面積量測與粒子計數,也可排除不必要的目標物,或將重疊的目標物分離等。
不論量測人員的經驗與熟練度,都不會產生人為誤差,快速獲得高精度的分析結果。

4K數位顯微鏡「VHX系列」的晶圓表面之粒子計數
計數前、同軸落射照明(300×)
計數前、同軸落射照明(300×)
計數後、同軸落射照明(300×)
計數後、同軸落射照明(300×)

改變太陽能電池觀察、量測、分析、評估常識的4K數位顯微鏡

高精細4K數位顯微鏡「VHX系列」透過簡單操作,即可用4K高解析度的清晰畫質,確實觀察。並且由觀察影像直接進行高精度的2D、3D尺寸(3D形狀)量測、快速取得自動面積量測、計數的數值資料,實現沒有人為誤差的定量化評估。

只要1台「VHX系列」即可解決以往顯微鏡或SEM等的課題,大幅提高作業效率的強大工具。再加上和電腦一樣可安裝Excel軟體,只要將影像和量測值匯入事先準備的範本中,連編製報告都可自動完成。相較以往的顯微鏡,更可以提供優良產品、快速研發與迅速的品質保證對應、正確且快速的完成工作流程。

有關「VHX系列」的詳細說明,請下載型錄,或洽詢KEYENCE。